第27章 陈如歌
桓武二年,为解决国库紧张,财政危机,周帝姬清山下诏鼓励民间为朝廷进献黄金或者绢帛等财物,不仅可减免当年税赋,朝廷还将授封世袭爵位以嘉奖其忠心。
一时间民间议论纷纷,那些豪门世家大族在观望,就连商贾们也不得不怀疑,是不是朝廷故意在钓大鱼,将天下富商巨贾聚集起来,然后借此一网打尽,对他们搜刮。
当然还是有人愿意一试,毕竟对于商贾们,原本在这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就弱,他们本就需要依附在权贵之下求自保,过着担心时刻被劫掠的风险。
来自河西的大商贾石瑁出身经商世家,自当年太宗神武帝灭西凉,攻取河西走廊后,便世代在河西经营西域往来中原的商贸。至他一代,家有巨资,乃是天下有数的巨贾。
但一直因为商贾地位低下,经常被些官员欺压盘剥,一看到这个圣旨,便生出了想要向朝廷捐献,换取世袭爵位,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的心思。但也不知道是否真能获得爵位,并且对这一爵位究竟能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充满怀疑。
石瑁亲自携重礼上门拜访右相陈如海,试图探下这位主管此事的右相大人口风,以及当今天子的真正意图。
陈如海也知其为当世闻名的巨贾,富甲天下,有了想以其作为榜样的想法。
“此次是陛下亲自下诏只要向朝廷捐赠财物,就是为国做出贡献,功劳并不亚于那些征战沙场建立功勋的功臣。陛下皆一视同仁,爵位自然是世袭的,只不过没有食邑,其他权益皆是一样,尤其如果阁下愿意捐资5000两黄金,吾将上表请求天子为阁下授封国公之爵位。不仅可以参与朝会,届时陛下在宫中宴请群臣,阁下作为国公也能前来赴宴。还有上朝觐见,上表奏章的权力,并能得到天子的召见,这可是那些地方官员做梦都没有的。”
“可这毕竟是5000两黄金啊,右相大人,如果花更少些钱,换一乡侯亭侯对吾等商人也足够了。”
石瑁确实有些心动,但这5000两黄金,天底下能拿出来的都没几家,去年占据吴越富庶之地,富甲一方的梁国,给陪嫁长公主外加纳贡也才万两黄金。
不过拿整个家族近半财富要是能换来国公爵位,提升家族地位,尤其是带来安全感,那也是值得考虑。
陈如海道:“此言差矣!国公之位,那可不是乡侯亭侯能比的,我大周至今也没几个国公。即便我们陈家,当年跟随太祖太宗起兵,至今也没有国公的爵位。即便没有食邑,这国公爵位也是极为稀缺尊贵。而且这次机会实属特殊情况特利,时间也有期限,过了这段时间,即使献出万金,也得不到国公爵位。”
“阁下请想想,你们石家出身自河西凉州,倘若你是第一个献资的,本相愿上表请陛下授封汝为凉国公,整个凉州从此以你们石家最为尊贵。倘若再有当地官员对你有所企图,你大可以亲自上朝觐见陛下陈述是非曲直。整个洛京各大豪门世家的宴席上也都会有凉国公你和你的亲眷身影,陛下举办的宫宴,庆功宴上也将有你凉国公的席位,国公的席位那也仅仅是在宗室诸王和三公之下,在诸位侯爵之上。”
陈如海见石瑁神情好似被打动,又道:“想想,倘若没有这样的身份地位,纵使你家有万金,又如何能自保?当地小官小吏就可盘剥刁难你,你损失的何止是5000两黄金,恐怕连整个家族都会受连累,与其拿些钱财去收买州郡的官员,还被嫌弃,何不献给天子,获得庇护。”
陈如海看向石瑁送来的厚礼,“这些礼物你还不如献给陛下,献给朝廷。老弟,我也知你们商人处境不易,但商人最知道利害关系,你将这些财物到处打点那些官员,也就是求个保护伞,你依然是被他们所看不起的低贱商贾。”
陈如海顿了顿又说:“但你将这巨资献给陛下,获得的是朝廷功臣和国公的头衔,一举跻身天下权贵世家大族之列,令郎就是国公世子,未来迎娶那些豪门世家千金,只需一两代之后便是真正的世家豪门了。而无须再看那些官员脸色,同样都是为了获得保护伞,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孰轻孰重,恐怕你早就该比我看的更明白吧。”
话说到此处,彻底说中了这位大商贾的痛点,石瑁连忙拜道:“小人不过是一微末商贾,哪有想的如此之多,今日得右相大人指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小人愿意报效国家,为陛下分忧,愿立刻献上5000两黄金和20000匹绢帛。小人希望能亲自朝见陛下,还望右相大人能引荐。”
石瑁又指着自己送来的重礼:“这些薄礼,也是小人的心意,小人愚钝,幸得右相大人指教,不然真是误了大事。常言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当是学费吧。还望大人能收下。”
“好!老弟既然愿意献出五千两黄金和2万匹布帛,觐见陛下那是自然的。”
陈如海被先帝授封为朔方郡侯,此时也想趁着这个档口为自家争取国公爵位,既然石瑁执意送礼,那也不客气就收下了。
次日,陈如海便带石瑁进宫觐见周帝。姬清山见石瑁此次进殿,携带着5000两黄金和2万匹绢帛远超国公所需的财物,而如今正需要树立典型示范,当即龙颜大悦。下旨授封石瑁为凉国公,虽无食邑,但爵位可世袭,允许其可参与大朝会,出席宫廷宴请群臣的宴席,并有觐见和上表奏则的权力。
“凉国公为国分忧,是我大周的功臣,可免去今年税赋,如有什么难处。国公可直接觐见或者上书,朕会亲自过问。”
一个虽然富甲天下但身份仍是低贱的商贾,一朝变成为凉国公,大周自建立至今也没几位国公。
此消息一出,那些还在观望的商贾也都在行动,就连那些豪门世家,看到平日里被自己鄙夷,身份低贱的商贾如今都能授封国公,乡侯,亭侯,也开始坐不住。
右相陈如海来到贤德殿拜见其妹妹,当今的皇后陈如歌,便开口将自己来意告诉其妹。
陈如海作为这个献金授爵的策划者和主要负责人,自然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为陈家获得更高爵位。
陈家虽说是当年跟随太祖太宗起兵,但由于祖上来自边疆的朔方郡,也是近十年来开始显贵,底蕴到底还是比不上那些传统豪门世家大族,想要获得国公爵位所需5000两黄金或者2万匹绢帛,已经超出陈家的家底。
而陈家兄弟本就已是郡侯,乡侯亭侯之位自然也看不上。陈如海此次前来拜见就是希望其妹,当今的皇后能资助自己的娘家一臂之力。
皇后陈如歌也想到,如今自己诞下太子不久,未来太子能否顺利继位也需要母舅家族势力的支持。
陛下的太子之位之所以一度会动摇,也是和其母舅家族势弱,甚至一度导致太子生母吴皇后之位不保。
而更早些,当年大周的太宗神武帝之所以废后,毫不顾忌已经成年的太子感受,也是因为太子生母,原配皇后家族势单力薄。而太宗神武帝为了获得豪门世家的支持,转立出身天下豪门洛川杨氏的嫡女杨月思为后,结果酿成帝室惨剧,差点导致大周江山分崩离析。
幸好太宗圣德皇后杨月思也是一位传奇女子,不负太宗神武帝以江山所托,开创了大周的和平盛世直至今日。
想到此,陈如歌也不禁感叹那位征战天下的一代雄主周神武,竟真的做到对自己深爱的杨月思“拱手河山讨你欢”。
更钦佩这位圣德皇后,一个孤儿寡母如何在如此乱世环境之下坐稳江山,大周现有的典章制度,大周律,也都在圣德皇后执政期间确立。
想到自己能力有限,陈如歌也深知自己虽是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但实际上就是一个现实里的普通打工人,各方面能力是远远及不上圣德皇后。即便是圣德皇后,当年也是靠着自己娘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豪门世家洛川杨氏的支持,才得以稳定朝政。
如今自己身为皇后,太子的储君之位是否牢固,也需要她这个皇后地位稳固和娘家陈家的支持。提升陈家的势力,让陈家也成为比肩洛川杨氏那般的顶级豪门世家,这也是自陛下登基之后,陈家兄妹三人多次商议达成的共识。
陈如歌命自己的贴身侍女宁儿,将自己多年由先帝和陛下赏赐积攒的黄金珠宝交给兄长,“兄长,这些也都是妹妹多年来的积蓄,你作为豪门世家的代表,也是该起到一个带头示范效果,为大周为陛下进献财物解决国库空虚。此番兄长为陛下解决如此大事,可以说是立了一大功,陛下日后定会更加信任和重用兄长,对我们陈家也是大有好处。”
陈如海接过财物,深知这是皇后入宫那么多年的积蓄,跪拜在地哭道:“臣替陈家谢皇后的厚爱,没有皇后殿下您就没有我们陈家,皇后的大恩大德,我陈家世代铭记在心。”
翌日,右相陈如海携带着皇后的积蓄和朔方陈家数代人的积累共5000两黄金,进宫向周帝进献。
这也是第一个有影响力的世家豪门大族带头进献,而且还是皇后的娘家。
令周帝姬清山非常高兴和满意,“国舅!你这次出的主意,可是为朕立了一大功!朕这就封国舅为朔国公!”
一方面由于朝廷开始加紧查征各地豪强和巨贾偷漏的税赋,一方面向朝廷捐赠钱财的不仅可免税,更能授封世袭爵位,还能获得上朝觐见天子的机会。
一时间众多豪门世家和富商巨贾都纷纷向朝廷献出财物以求封赏爵位。不仅解决了国库资金紧张和财政危机,同时又削弱了那些豪门世家和巨贾的财力,还让他们觉得这是为国效力获得爵位的好事。
姬清山非常满意,尤其是对右相陈如海赞不绝口,听闻陈皇后将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拿出来给了陈家。
姬清山也心知,陈家兴起在偏远朔方,陈如海为右相10年,也从未传出以权谋利,贪腐之事,底子比不上那些传统的豪门大族,5000两黄金对于陈家不说是倾家荡产,也足以是把家底掏了差不多了。
于是赏赐给陈皇后不少黄金和绢帛,“朕有一位能为大局着想的皇后,这不就是史书上说的那些母仪天下的贤后吗。”
姬清山对陈皇后充满着敬意和宠爱,尤其是为自己能拥有这样的贤后而颇为自豪。
陈如歌颇有些尴尬,贤后真的不敢当,也就是为自己和孩子,家族利益着想。
如今她也算是度过穿越以来最危急的时刻,本来就是一个普通打工人的她,经过先帝驾崩新帝登基,自己第一个儿子诞生,从先帝宠妃到新君的贵妃,再到如今成为皇后。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局势瞬息万变,跌宕起伏,自己也从惨遭羞辱再到如今母仪天下。
陈如歌深感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哪怕自己是这世界的原文作者,在这乱世之中,也过的如履薄冰。自己也不求当什么主角,大女主什么的,能有如今的生活和地位,放在任何一部网文爽剧里,都已经是天花板了,也足以让她心满意足了。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