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姬淳
如今已是万丰28年初,昭阳殿内,周帝姬淳坐在御榻之上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听着身旁已经8岁的三公主姬清影正在为其朗读臣子们上奏的奏章。
姬淳时常还会向女儿问起对奏章内容看法,同时也言传身教,让她跟在自己身边看着如何处理政务,甚至陪在自己身边召见臣子,这可是连太子都未有的待遇。
姬淳在闲暇之余,也参与太学博士们向三公主授课,太学里德高望重的博士高平王姬?是周帝姬淳的亲叔叔,如今已是60多岁,是先帝周文帝的同母胞弟,其母正是当年一度临朝称帝的太宗圣德皇后杨月思。
姬?是目前姬氏皇族宗亲最年长者,太宗神武帝姬耀在世的唯一子嗣。又因其专研古籍史书研究,博学多才备受大周君臣尊重,也是三公主的几位老师之一。
当年太学突然兴起的谶语“日京现彡,玄女乘飞星御天下”也是出自高平王姬?周围的太学博士。
姬?对自己这位侄孙女的培养也格外重视,见三公主喜欢看兵书还有《左传》、《战国策》、《吕氏春秋》、《竹书纪念》等书籍,不仅为其提供各种书籍,也对其不解处进行答疑解惑。
当然还会讲姬清影最爱听的有关她的曾祖母圣德皇后的种种故事,太宗圣德皇后杨月思出身天下豪门洛川杨氏,不仅是征战四方,英明神武的太宗神武帝一生最为挚爱之人,也是太宗临终前以国事相托付。
太子年幼,圣德皇后临朝称制,并一度登基称帝,是大周乃至天下前所未有的女帝,因其执政期间改元圣德,民间尊其为圣德女帝,而在大周官方则一律统称其为太宗圣德皇后。
圣德皇后执政期间,不仅停止对外征战,使民休养生息,同时编订大周律令,规范典章制度,使历经太祖太宗两代帝王征战的广大中原地区,在经历数十年的天下大乱后得以恢复生机,也让大周朝政稳定下来。
各部官员行事皆有法可依,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建设,扩建太学,各地兴办乡学,广搜天下群书,充实太学的典籍收藏。
虽然对于圣德皇后称帝一事,大周朝廷一直有所争论,但无论是其后继者还是朝中大臣都对圣德皇后对大周的贡献,给予了最高的肯定和称赞。
“女子也能执政,甚至称帝,并且还能治理如此好,令百姓深刻怀念。这就是我的曾祖母。”
姬清影每每听到圣德皇后故事,都心中不由得向往,自己长大了是否也能如其曾祖母一般,成为一代女帝。
“日京现彡,玄女乘飞星御天下。”这句谶语预言的就是有一女将实现姬氏一统江山的伟业。
当日三公主出生之时,正有飞星坠入陈贵妃所在贤德殿外。而谶语出现在公主诞生之前,飞星出现之前数日。
高平王姬?经常对周帝姬淳说道,“吾观清影身上有王气傍身,或许是真能在未来为我大周一统天下。”
高平王姬?是当世闻名天下的望气大家,不仅能观天地之风水,还能观人身上的气象。
三公主是他生平所见王气傍身最为浓厚之人,哪怕是自己的母后圣德皇后都不如。不过在其年幼时,其父皇神武帝便已过世,姬?对自己那位英明神武的父皇并没有什么印象。
对此周帝姬淳也有同样看法,虽然太子看起来也不错,并无过失,也在勤恳努力,在左相兼太师沈仲的教导下,太子各方面能力,待人接物也颇受群臣赞誉,确实颇有储君之风。
但是姬淳却觉得太子资质还是一般了点,虽有帝王风度也学了些帝王权术,属于野心大能力却不足,顺得话则容易兴致高涨。但一旦身处逆境,很容易心态失衡。
最重要的是,姬淳认为大周需要一位类似太祖太宗那般英明神武,能统兵打仗的战争天子或是储君。
或许是年纪越大,身体每况愈下,让姬淳越来越相信那些谶语,但已经感到自己难以看到三公主长大以后统兵征战替他一统天下了。
“倘若影儿面对霍光、曹操、司马懿、王导、桓温这般掌控朝政的权臣,该如何办。”
“有雄主,自然不会有权臣。霍光在汉武帝面前,司马懿在曹氏子孙三代帝王面前都是能臣忠臣。孩儿以为对朝臣需分而治之,维持朝堂平衡。君王应当抑制强势,扶持弱势,任用无依无靠无背景的孤臣。倘若孩儿真被权臣所制,请父皇赐我龙吟宝剑,吾将在朝殿之上亲手斩杀逆臣。”
龙吟宝剑乃是昔日创立大周基业的太祖太宗的随身佩剑,当年太祖姬明赫,太宗姬耀便是手持龙吟剑征战于沙场,打下大周如今的江山版图。
这不光是一把利剑,更是声名显赫,被誉为帝王之剑。由于后面大周帝王都无带兵打仗能力,自太宗故去,此剑一直被太宗圣德皇后悬置于太庙。
“朝殿之上,尽是权臣之人,如何能杀之,难道你要苦练武艺不成?更何况光靠斩杀权臣,就能解决权臣势力?”
在朝殿上诛杀权臣,周帝姬淳摇了摇头,小孩毕竟是小孩,觉得说的有些开玩笑。
权臣之所以是权臣,此时朝堂皆被其掌控,自己也全身防护,做好了万全准备,身边侍卫众多,皇宫内外的守卫也被其掌控,自然不会畏惧君王。历史上那么多权臣,也未见几个君王敢在朝殿上当场斩杀权臣。
“只需有几位忠心耿耿的近侍,也无需要万夫莫开的武艺,能在战场上杀人,会拿剑挥刀即可。孩儿以为,权臣自然不会把软弱的君王放在眼里。这就有机可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只要斩杀权臣和几位核心爪牙,其党羽群龙无首,自然树倒猢狲散,届时可分化拉拢。并且孩儿始终认为,兵权需要牢牢把控在君王自己手中,尤其是掌握皇宫和京师洛京城的防卫,就能令权臣不敢有所企图,也不会出现权臣欺主。”
根据大周律令,将领不得带兵入京师,否则视同谋反,可昭天下共讨之。只要控制京师和皇宫内外防卫,依托洛京城的防御工事,数万禁军就足以抵御10余万大军。
任你功劳再高,统军再多的将领,只身入京,身家老小都在君王掌控之下。
大周律令是太宗圣德皇后临朝称帝时制定。太祖太宗时期,天子亲自统兵作战,自是不用担心武将威胁。
但圣德皇后只是一弱女子,面对强敌环伺,既需要将领抵御四方之敌,又需要提防太祖太宗时期的开国功勋将领欺负他们孤儿寡母。
因此圣德皇后将太宗留下的精锐之师编入禁军。负责皇宫内外,京师洛京城,乃至整个京畿之地的防卫和安全。
同时将出征在外的将军和群臣的一家老小强制迁至洛京城内,赏赐他们府邸,既是对功勋将领和群臣的奖赏,也是作为人质牢牢控制在自己眼皮底下。
由于圣德皇后止戈歇兵,也未出现拥兵自重的武将,因此这一政策至今影响很大,确保姬氏皇族不受武将威胁。
同时由于设有左右丞相和六部分权。自圣德皇后开始,左右丞相基本上都由意见不同的两方势力代表,形成互相制衡。
如今左相是太子少师沈仲,自然是极力支持辅佐太子。右相陈如海,是天子提拔的心腹,也是自己宠妃陈贵妃的长兄。陈家作为豪门世家的新贵,既是稳固拉拢门阀大族势力,同时也是提拔新贵,压制老牌豪门。
“朕想换立储君,皇叔以为如何。”
姬淳心里有换储想法,如果姬清影长大后真能如谶语那般,那正是帝室急需能统兵作战的皇族。
高平王姬?心想,陛下的太子如今也有23岁,李夫人所生的楚王姬清田和姜贵人生的赵王姬清川资质更为普通,莫非陛下是想立三公主?三公主姬清影自小确实与众不同,更有王气傍身,假以时日,或真能“御天下”。
“太子废立,事关重大,陛下若要换储君,难道是想立三公主?”姬?问道。
姬淳点头道:“正有此意,三公主甚得吾心,朕要为大周未来一统天下做铺垫。如果影儿真是那能一统天下之人,那必然不甘为人臣子。太子有帝王之仪,也有帝王之术,同样不甘受制于人。朕也怕太子不能容陈妃母女,此正是朕所忧心之事。倘若此事处理不好,不仅会引发日后同室操戈,祸起萧墙,更是我姬氏皇族隐忧。不如趁朕还在,就解决此事。”
作为帝王,姬淳深知天子必然对功高盖主的功勋臣子极为忌惮,兔死狗烹之事屡屡发生,也是深怕臣子一朝得权势,必将威胁天子,倾覆整个皇族。
在自己和整个皇族的生与死面前,哪怕明知道会影响国家和社稷安危,那些君王照样会杀害功臣。自古皆是如此,这就是人性。既然如此,就不要让这一切发生。
“太子已被立了10余年,陛下可知一旦要废太子,势必引发朝堂纷争,而且自古尚未有女子立为储君。老臣心中是这样想的,正因为清影是公主,尤其统率大军征战天下,反而最不会引发皇族矛盾,同时又可避免外姓将领掌握重兵。”
高平王姬?终于说出他为什么尽力栽培三公主的原因,出身帝王之家,作为太宗和圣德皇后幼子,文帝之弟,姬?知道君王对自己的兄弟,尤其是那些有能力的宗室兄弟远比外姓将领更为防备。
除非君王自身就有如太祖太宗那般能统兵作战的能力,不然怎么可能给予自家兄弟兵权去征战天下。
但三公主身为女子,又是皇族,倘若赋予兵权,也不会影响天子地位,既能保皇族平安,又能替天子一统江山,这所有矛盾都迎刃而解。
身为太宗神武帝唯一在世的子嗣,高平王姬?当然不忘自己父皇一统天下的心愿,每一位姬氏皇族心中都有这样目标。
而这就是姬?给出的方案,谶语的目的是提高三公主的地位和声望,获得帝室重点培养,以公主身份为未来掌兵打下基础。
毕竟在这时代,像自己母后圣德皇后那般自己称帝,都已经是惊世骇俗,一度引发群臣反对。圣德皇后依靠着自己娘家是天下第一豪门洛川杨氏的支持,并且承诺待太子长大后,将帝位归还,依靠自己的政治手腕最终实现女子称帝。
至少母后最后将帝位归还给自己的兄长,但倘若说要立三公主为储君,虽然公主是姬氏皇族,但这未来继承人又该如何选?传给侄子?还是公主自己的孩子?
但周帝姬淳却不这样想,作为父亲,深知自己这两个孩子,都不是甘于人下,尤其是太子,材疏志大,心里承受能力较弱,表面看起来有帝王之气,内心隐藏颇深,但这都是在没经过大风大浪考验下。如果自己没得选,那么太子也确实是储君唯一人选。
但既然有三公主姬清影,虽然年纪小,但心里承受能力应对能力远超过实际年龄,尤其是在关键时候的抉择。虽然年纪还小,但姬淳相信女儿的抉择力,同时他能看出三公主也是一位非常果断的人。
这是姬淳非常看重,身为帝王,需要的正是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逆境时候的承受能力。
姬淳并没有女子不如男,或是帝位必须由男子继承想法,小时候他就见过自己的祖母,圣德皇后还政之后身为太后时也曾教导过他。
那时虽然年纪还小,姬淳就深深为自己祖母的政治理念和手段所佩服,即便自己被群臣赞为一代明君,但姬淳认为自己相比祖母还差的很远,更不用说和太祖太宗相比。
但在三公主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祖母的影子。这是他决心要立女儿的重要因素。
“朕是担心,太子一旦登基,会伤害陈氏母女,同时,三公主坚毅果断,一旦兄妹二人不和,影响最大莫过于我们姬氏皇族,结果反而是被敌国或是外姓权臣占了便宜。这才是事关我大周,姬氏皇族生死的问题。”
姬淳将自己想法告诉皇叔:“朕如果要废太子,立三公主为储君,那必先废后,立陈贵妃为后,然后再行废太子之事。”
“太子和吴皇后并无过失,陛下此举恐引群臣反对,朝堂不安。”高平王姬?不无忧虑道。
“皇叔,昔日祖母能执掌朝政,也是依靠母族杨氏的支持。朕欲先立陈氏为后,提升陈家权势,然后再立影儿为储君。”
姬淳一直以来不断的提升陈家地位已经很多年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这。
他知道,只要三公主有朝一日掌握大权,自然会压制外戚势力做大,但在这之前需要确保其能上位。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911.com,更新快,无弹窗!